中国职教学会与华为携手共创中国职教产教科融合新模式
——鲁昕在2019“智涌钱潮”ICT产教融合高峰论坛上提出十项新举措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发布日期:2019-11-16
职教网讯 11月16日,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指导、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办、浙江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2019“智涌钱潮”ICT产教融合高峰论坛在华为全球培训中心隆重举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出席论坛,并作了题为《产教科融合助力人才培养对接科技进步》的主旨报告。
鲁昕作报告
鲁昕在报告中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教融合的论述,结合近年来产教科融合国家战略几个文件精神,提出产教科融合十项举措。她指出,产教融合通过多年的国家实践、政府实践、行业实践、企业实践、学校实践、教师实践、学生实践,已在社会取得广泛的共识。5G和人工智能是目前科技界两大热点研究领域,两者都是能够改变时代的颠覆性技术。5G和人工智能互相促进、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相互融合,将促进整个社会生产方式的改进和生产力的发展。“5G+人工智能”融合发展与应用,急需培养高端研究型人才、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转化成果行业应用人才和生产、服务一线操作技术技能人才四类人才。产教科融合的核心是紧跟科技进步发展趋势。落实产教科融合共有十项举措:构建多元制体制和运行机制、支撑服务科技进步发展趋势、实施以城市为载体效能模式、落实产教企校共同发展战略、明确产教融合推进实施逻辑、打通先进技术进入学校路径、建立校企合作利益共享机制、推动供需全方位全过程融合、创造产教科融合可复制模式、完善产教融合绩效评价体系。
鲁昕强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牵手华为这个世界顶级科技企业平台,将与华为做好对接国家战略、对接科技进步、对接迭代进程、对接时代场景、对接前沿课程、对接市场需求、对接数字化转型、对接产教科融合、对接新知识体系、对接高水平建设(双一流、双高)“十个对接”。共同努力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共同努力推动教师、教材、教法同步改革创新,共同努力推进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共同努力落地真正意义的产教科融合国家战略,共同努力参与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学会与华为签署合作协议
在论坛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曜升与华为GTS副总裁王端军分别代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鲁昕会长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会首席秘书江西生等与会嘉宾共同作为见证人。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5G、AI、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网络安全等领域,按照教育教学过程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与生产对接的要求,共同研究高等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ICT专业设置标准、教师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实习实践标准,联合研究和开发ICT职业技术教育证书体系,共同推进ICT知识库、课程库和师资培训平台的建设。
论坛期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委员会、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袁春经博士分别从委员会成立背景、发展方向和创新机制三方面简要介绍了中国职教学会科研成果转化工作委员会。他强调,鲁昕会长曾指出,成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委员会,将先进科技成果与职业教育衔接,一方面加快我国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能;一方面用前沿技术引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提升我国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水平。他表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委员会的建立,坚持产教融合理念。到2025年,依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将形成中国一流的、全球知名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主编唐以志,华为GTS全球专业技术领军人物、培训服务部首席架构师崔岩,华为全球人工智能生态发展生态伙伴运营总监花建林,浙江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教育解决方案总监刘彬分别作《双高建设与1+X证书制度试点》《5G人才生态加速5G产业发展》《产业视角下的AI人才培养》《产教科融合,共建ICT人才培养新机制》的主题报告。
来自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的高校专家在论坛上分别发表主旨演讲,结合各自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与现场来宾分享了产教科融合经验,探讨了面向未来智慧社会,如何让教育与社会发展相衔接、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的做法和设想。
据悉,此次论坛旨在共同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的使命和发展路径,共话“5G+人工智能”时代校企合作、产教科融合。教育部职成司二级巡视员杨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育发展与开放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史薇,西湖大学堂校长、浙江省委原副秘书长王为,北京协和医院药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导师、药物研究所和城市研究员雷平生,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邢顺峰等出席了论坛,来自各职业院校以及企业近200位嘉宾参与。
论坛现场
(转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